人臉識別技術原理
人臉辨識(或臉部辨識,Facial Recognition)屬於生物辨識技術的一種。其原理是以電腦視覺將臉部影像中的人臉區域偵測並校正後,轉換為可計算的特徵向量(臉的「數位指紋」),再與資料庫中已登錄的特徵向量比對;當兩者的相似度高於預先設定的**門檻值(閾值)**時,即判定為同一人。常見應用模式分為 1:1(驗證是否為本人,例如解鎖或證件比對)與 1:N(在名單中找出你是誰,用於通關、門禁點名等)。
近年新一代人臉辨識多採用深度神經網路(DNN),在大規模資料訓練下,對光線、角度與部分遮擋(口罩、帽簷)更具魯棒性,整體準確率大幅提升。為防止以照片、影片或面具欺騙系統,實務上會搭配活體偵測(如眨眼/轉頭挑戰,或結合紅外線/深度感測)。系統可部署於邊緣裝置(低延遲、可離線)、雲端(集中管理、易擴充)或混合式架構。落地時應遵循隱私與資安原則:資料最小化(盡量只存特徵向量)、傳輸與儲存加密、權限控管與明確告知保存期間與刪除機制。
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-門禁系統
人臉識別技術結合門禁,可打造真正無接觸的出入體驗。系統以高清鏡頭與紅外線感測即時擷取臉部影像,轉為特徵向量並與資料庫比對,驗證可在 0.5 秒內完成;用戶無需門禁卡或手機,只需面向裝置即可通行。特別適合健身中心、學校、辦公大樓等高人流環境,並可搭配活體偵測(如眨眼/IR/深度)降低以照片或螢幕欺騙的風險;對口罩、帽簷等遮擋情境亦具備良好穩定性。
健身中心示例:人臉識別 × 會員系統 × HR 一體化
在健身中心入口安裝人臉識別門禁裝置,系統於使用者靠近時即時擷取臉部影像並完成比對;同時連接後端會員資料庫與人資系統,依「身分+情境」自動決策是否放行與如何放行。
1) 會員(一般用戶)
- 入場規則:會員須有有效會籍且無欠費;可設定「每日一次」或「當月總次數」上限,並限制可通行時段(如 06:00–23:00)。
- 情境控制:若會員已預約課程或場地,入場時自動核對預約時段;過早或過晚到場可觸發提示或待人工確認。
- 體驗優化:會員無需拿卡或手機,面對裝置 0.5 秒內完成驗證,尖峰時段仍維持快速通行;若配戴口罩、帽簷,系統可套用遮擋容忍與活體偵測策略維持安全。
2) 訪客(體驗/臨時入場)
- 邀請制:前台或業務在會員系統建立訪客邀請(含時段、帶領人),自動產生暫時名單。
- 入場規則:訪客僅能於被邀請時段入場;逾時、非指定時段或超出次數即自動拒絕通行。
- 資料留存:訪客入場同時建立稽核紀錄(到場時間、帶領人、目的),方便後續追蹤與轉化分析(體驗→入會)。
導師/教練(館方人員)
- 工作時段綁定:教練通行與其排課或排班關聯;在授課前後的緩衝時間內可通行,非排課時段則受限。
- 資產與區域管制:可對教練開放特定後勤區域(器材庫、辦公室),其他區域仍受限。
- HR 連動:教練入場即記錄考勤,與排班自動核對;遲到、超時、加班予以標註並傳回 HR 系統,供薪資結算。
例外與告警
- 即時處理:欠費會員、過期會籍、黑名單或異常闖入將即刻告警(前台彈窗/App 推播/蜂鳴燈號)。
- 人工覆核通道:保留臨時放行權限(例如賬務剛補繳、系統維護期間),並記錄責任人與原因,完善審計鏈。
HR(人資)工作量下降
- 免人工對時:教練與員工的出入即是考勤,系統自動比對排班、請假與加班申請,生成日/月報表。
- 薪資整合:出勤與課時數據直接回寫薪酬模組,減少重複核算與人為錯誤。
- 合規與稽核:全程保留出入日誌與異常處理紀錄,支援查詢與匯出,強化內控與外部稽核。
營運層面的加值
- 動線順暢:尖峰時段仍維持秒級通行,縮短排隊與前台壓力。
- 會員經營:掌握會員高峰時段、課程黏著度與訪客轉化率,作為營運決策依據。
- 資安與隱私:採「特徵向量」最小化存儲、全程加密與權限控管,落實刪除機制與告知義務。
可平移到的其他行業與情境
此架構將「身分(Who)× 情境(When/Where/Why)」作為通行決策核心,能迅速複用到其他需要門禁的場域:
- 辦公大樓/共享辦公:員工依部門/樓層授權,訪客採預約制;HR 自動考勤、會議室綁定時段進出。
- 校園/考場:學生與教職員分級授權;考場入場與座位綁定,防代考、防冒名。
- 住宅社區/俱樂部:住戶與訪客分流,公共設施(泳池、健身房)依費率與預約管控進出。
人臉辨識系統缺點及難點
下面是整理人臉辨識系統的主要缺點/風險(以門禁情境為主):
- 易受環境影響:逆光、昏暗、動作模糊、雨霧、鏡頭髒污、口罩/帽簷遮擋、側臉大角度都會降低準確率。
- 技術成本與設備需求相對較高。
我們的系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
-
環境再差也能穩定通行:支援可見光+紅外線與自動補光,螢幕會引導「站位、抬頭、面向鏡頭」。即使在昏暗、逆光、下雨起霧、或戴口罩/帽簷、側一點的角度,系統也會先檢查影像清晰度、不清楚就自動重試,讓通行又快又穩。
-
更省錢、導入更快:可直接接上既有門禁與電鎖,不必大改硬體;佈線簡單、遠端就能更新與管理,減少到場維護。設備與系統輕量化,無須高規格伺服器;授權彈性,少了發卡與補卡成本,也減輕前台與 HR 的人工作業。
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好處
- 無接觸、秒級通行:不用掏卡或拿手機,面向裝置即可通過,動線更順暢。
- 更高安全性:臉部活體偵測與黑名單攔截,降低借卡、盜用與尾隨進入風險。
- 規則更彈性:可依身份、時段、區域、預約情況自動判斷放行(會員、訪客、員工、教練等)。
- 降低人力負擔:自動核驗資格與權限,前台與保全不必逐一檢查。
- 節省卡片成本:免發卡、免補卡,減少遺失與管理成本。
- 與系統無縫整合:可串接會員系統、人資考勤、預約課程與門禁控制器,流程自動化。
- 完整審計與追溯:通行日誌、異常告警與報表一鍵匯出,稽核更容易。
- 更衛生、更友善:零接觸通行,適合高人流或衛生要求高的場域。
- 易於擴充與集中管理:多門、多據點可集中雲端管理,維運效率高。
- 尖峰承載更好:快速比對與併發處理,減少排隊與擁擠。
- 營運洞察:累積的進出數據可分析高峰時段、使用率與轉化成效,支援決策。
- 備援彈性:可同時支援卡片、QR Code 或人工通道,確保異常時不影響營運。
人臉識別系統 FAQ(常見問題)
-
Q1:辨識需要多久?通過速度會不會拖慢動線?
A:在正常光線與網路狀態下,從站定到放行多數情況可在 0.3–0.8 秒完成。尖峰時段可透過併發比對與「品質門檻」設定維持順暢通行。
-
Q2:戴口罩、眼鏡、帽簷會影響嗎?
A:會稍降準確率。建議開啟遮擋魯棒模型與活體偵測,並在註冊時收集「有/無口罩」與不同角度照片;必要時可啟用「眼周識別」作為降級方案。
-
Q3:停電或斷網怎麼辦?
A:可設定門禁離線模式與不斷電(UPS)備援。離線時使用本機名單快取與事件暫存;網路恢復後自動回傳通行紀錄。亦建議保留卡片/QR 或人工備援通道。
-
Q4:如何避免被照片、影片或面具欺騙?
A:啟用多重活體偵測(微表情、反光紋理、深度/紅外線)與隨機動作挑戰;對高風險區域可疊加雙因子(人臉+卡片或 PIN)。
-
Q5:準確率怎麼看?
A:建議同時關注誤放行率(FAR)與誤拒率(FRR),用 ROC/DET 曲線選擇門檻。日常營運可分「高通量門檻」(白天)與「高安全門檻」(夜間)。
-
Q6:需要哪些硬體?
A:室內建議可見光+紅外線相機與柔光;戶外建議具備防水防塵(如 IP65)與逆光抑制(WDR/HDR)。與電鎖/控制器可用繼電器、Wiegand、RS-485 或 TCP/IP 連接。
-
Q7:相機要裝多高、站多遠?
A:鏡頭高度約 1.4–1.6 m,對準人臉;使用者距離約 0.5–1.2 m。畫面中人臉高度建議至少 120–200 像素以確保清晰度。
-
Q8:資料怎麼保存?會存我的臉照片嗎?
A:建議只保存特徵向量(數位指紋),不長期保留原始臉部影像。向量與傳輸全程加密,並採最小化、分級權限與存取稽核。
-
Q9:可以要求刪除我的資料嗎?
A:可以。依各地法規(如香港私隱條例),應提供查詢與刪除管道;刪除後特徵向量與關聯紀錄會從系統移除或匿名化。
-
Q10:要不要事先告知與徵得同意?
A:建議在入口張貼清楚告示並於入會/入職流程取得同意,說明用途、保存期間、資料權利與聯絡窗口;訪客可用一次性同意與臨時名單。
-
Q11:如何與會員系統/HR 考勤整合?
A:透過 API 或批次同步,將會籍狀態、預約課程、黑名單與員工排班回寫到門禁策略;通行紀錄反饋至會員 CRM/HRM 做核銷、考勤與報表。
-
Q12:雙胞胎或長得很像怎麼辦?
A:少數情況可能相似度很高。對重要區域建議啟用第二因子(卡片/PIN/手機),或提高門檻並限定通行時段與次數。
-
Q13:名單很大會不會慢?(1:N 檢索)
A:可用向量索引(如 HNSW/IVF)與邊緣快取,維持秒級比對;多據點採分片與近端候選再上雲精比,兼顧速度與成本。
-
Q14:註冊要拍幾張?怎麼拍最好?
A:建議 3–5 張不同光線、角度與表情(含口罩版),並自動做品質篩選與去重;系統可取平均向量提升穩定性。
-
Q15:室外下雨、起霧或大逆光會失敗嗎?
A:會提高失敗率。可用遮雨棚、柔光補光與抗逆光相機,並開啟「品質不佳自動重試」。鏡頭定期清潔能顯著改善。
-
Q16:支援哪些門禁控制器與電鎖?
A:常見支援磁力鎖、陰極鎖、三輥閘等;控制器介面含繼電器、Wiegand、RS-485、乾接點與網路控制。導入前請確認既有布線規格。
-
Q17:報表與稽核怎麼做?
A:系統會保存通行日誌(時間、裝置、身分、相似度、原因碼),可匯出月報/異常清單,支援告警與 API 提取。
-
Q18:費用怎麼算?
A:通常包含設備(相機/一體機/控制器)、佈線安裝、授權或訂閱(按門/按人數)、與雲端服務。相較傳統卡片系統,可節省發卡、補卡與前台人力。
-
Q19:對兒童或長者友善嗎?
A:可在註冊時採更低門檻、多張樣本與螢幕引導(站位、抬頭);若仍不穩定,建議提供卡片/QR 作為替代方案。
-
Q20:是否會做影像監控用途?
A:建議用途限定「門禁驗證」,避免擴張到行為追蹤。若需監控,應分離權限與資料庫,並加強告知與審計紀錄。
-
Q21:系統維護需要做什麼?
A:定期更新模型與韌體(OTA)、清潔鏡頭、檢查補光與網路、回顧門檻與黑名單策略,並每季抽測準確率與偏差。
-
Q22:可以只在本地部署嗎?
A:可以。可選擇純本地(不出網)或混合雲;本地部署強化資料主權,混合雲便於集中管理與跨點同步。
小建議:若你的場域為健身中心、辦公大樓,先明確三件事:通行規則(身份×時段×次數)、備援流程(斷網/停電)、資料政策(保存期與刪除機制)。這三點定清楚,導入會順利許多。
售價與方案
每個門禁點 HKD 3,000。
- 人臉識別門禁設備(標準型)
- 基本門禁介面整合(繼電器/Wiegand/TCP/IP)
- 標準保固與遠端初始設定指引
可加購:現場安裝與佈線、PoE 供電、戶外機型(防水防塵)、雲端管理/報表、與會員/HR 系統 API 整合、7×24 技術支援。
* 上述金額為起價,實際費用依現場環境、門禁點數量與功能選配而定。
* 不含安裝/佈線、控制器/電鎖與物流費用;大量採購與專案價請與我們聯絡。